关于组织参加郑州智能科技职业学院大学生网络文化节的通知
各学院: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大优秀网络文化产品供给力度,引导广大高校青年积极参与网络文明建设、争做校园好网民,根据《中共河南省委教育工委办公室 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转发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关于举办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和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的通知》(教思政司函〔2023〕735号)要求,结合我校情况现作如下安排:
一、活动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主旋律,突出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引领,鼓励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积极创作优秀网络文化作品,活跃校园网络空间生态,全面提升网络素养,推进网络文明建设,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
二、活动主题
争做校园好网民,汇聚网络正能量,挺膺担当建新功
三、主办单位
学生工作处 校团委
四、承办单位
传媒学院
五、活动对象
郑州智能科技职业学院全体学生
六、作品征集
本次文化节共征集微视频、微电影、动漫、摄影、网文、公益广告、音频、校园歌曲、其他类网络创新作品9类作品。所有作品须为2022年10月1日至提交截止日期间在网络上发表的作品。征集时间为2023年9月15日至2023年12月8日。
(一)微视频作品
作品要求:类型分为纪实纪录、卡通动漫、创新创意三类征集。文件格式为MP4,画面清晰,声音清楚,内容配字幕,时长不超过5分钟(超出时长将取消参评资格)。为保证作品上传顺畅,文件建议不超过600MB。
每件作品作者限6人以内,可配1名指导教师。
(二)微电影作品
1.作品要求:类型分为剧情类和综合类(不含动漫),须为原创。文件为AVI、MOV、MP4格式的原始作品,分辨率不小于1920px×1080px。时长原则上在10分钟以内,适合互联网传播。要求画面清晰,声音清楚,提倡标注字幕。
2.作品数量:学生个体(团队)每人(组)可自荐作品1件,每件作品作者限6人以内,可配1名指导教师。
(三)动漫作品
1.作品要求:类型分为漫画作品和动画短片两类。漫画作品为四格漫画(以四个画面分格来完成一个小故事或一个创意的表现形式)或单幅插画,画稿为基于A4尺寸(210mm×297mm)纸张创作的作品,画稿四周保留各2cm空白,要求画面清晰、标明页数;基于计算机或移动设备的新媒体作品,应符合手机动漫行业标准等规范。提交电子图片格式要求为JPEG,色彩模式RGB,分辨率100DPI(作品入选后,需另外提交TIFF文件)。阅读顺序可根据个人习惯选择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需要在作品首页注明。动画短片须为AVI、MOV、MP4格式的原始作品,分辨率不小于1920px×1080px,时长原则上在10分钟以内。
2.作品数量:学生个体(团队)每人(组)可自荐作品1件,每件作品作者限6人以内,可配1名指导教师。
(四)摄影作品
1.作品要求:按时代风貌、校园风采、社会纪实、创意摄影4个类别征集,单张或系列作品均可。系列作品视为1件作品,不超过6张。以图片文件提交,格式为JPEG,保留EXIF信息。
2.作品数量:学生个体每人可自荐作品数量不限,每件作品作者限1人,可配1名指导教师。
(五)网文作品
1.作品要求:从青春梦想、时事评论、艺术文化、社会实践等角度,作品类别分为网络文章和网络文学作品。字数不超过5000字,可在文章中配图、表。
2.作品数量:学生个体每人可自荐作品数量不限,每件作品作者限1人,可配1名指导教师。
(六)公益广告作品
1.作品要求:类型分为平面广告和视频广告两类,要求内容导向鲜明、富有内涵、鼓舞人心。平面广告含报纸杂志广告、海报设计、漫画等,提交图片文件,格式为JPEG,色彩模式RGB,单幅图片大小在10M以内,系列作品不超过3幅。视频广告含微视频、微电影、动画片等,提交视频文件,格式为MP4,画面清晰,声音清楚,重点内容配字幕,时长小于5分钟,文件小于200M。
2.作品数量:学生个体(团队)每人(组)可自荐作品数量不限,每件作品作者限6人以内,可配1名指导教师。
(七)音频作品
1.作品要求:体裁不限,诗词、散文、故事等音频诵读作品或创意音频节目均可(不包含歌曲),鼓励原创。作品统一采用MP3格式,时长不超过5分钟(超过时长将取消参评资格),另须以Word形式提交音频文字。
2.作品数量:学生个体(团体)每人(组)可自荐作品数量不限,每件作品创作者限5人以内,可配1名指导教师。
(八)校园歌曲作品
1.作品要求:类型分为原创歌曲和改编歌曲两类。原创歌曲指完全自主作词作曲的音乐作品,或借鉴部分(不超过八小节)现成作品的音乐元素创作的音乐作品;改编歌曲指在某歌曲作品首发表演形式的基础上进行改编和创新的二度创作作品。所有作品可制作成微视频展示,利用互联网音乐或微视频平台增加网络人气,扩大影响力(详见易班网说明)。其中,原创歌曲要在易班网上传完整的音频或视频、歌词和曲谱。
2.作品数量:学生个体(团队)每人(组)可自荐作品数量不限,每件作品作者限3人以内,可配1名指导教师。
(九)其他类网络创新作品
1.作品要求:类型分为长图、H5页面、微信推文三类。作品提交图片文件,格式为JPEG,文件小于10MB。
2.作品数量:学生个体(团队)每人(组)可自荐作品数量不限,每件作品作者限5人以内,可配1名指导教师。
七、参与方式
各学院组织参加不少于6类,每类不少于5项,作品总数按照学院人数的10%(人工智能学院100件、传媒学院80件,商学院40件),参赛作品于12月4日前以学院为单位统一发送,不接受个人投稿,须以以下方式命名:作品类别+作品名称+学院+作者+联系方式
联系人:禹 璐 1907269517@qq.com 19037955662
八、奖项设置
学校将组成评审团评选,根据作品提交数量一等奖5%、二等奖10%、三等奖20%和优秀奖若干颁发校级荣誉证书及活动奖品,并通过官微“智科青年”推送。
学生工作处 校团委 传媒学院
2023年10月12日
附1
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作品创作选题指南
1.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对“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蕴含的重大思想观点进行宣传介绍,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做到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
2.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准确深入宣传党的二十大报告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战略思想,围绕“七个讲清楚”,聚焦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等内容,引导青年学生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3.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工作过的重要地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国内考察的重要足迹,在寻访实践中重温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论述的精神要义。
4.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考察、给师生和教育界致信回信、出席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两院院士大会等重要会议时作出的重要指示,围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导青年学生砥砺成才、担当使命。
5.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论述,表达青年学生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
6.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互联网、深入学习互联网、积极运用互联网,切实提升在网上明辨是非、鉴别真伪、分清善恶、判定美丑、维护安全的能力。
7.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法治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不断提升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8.实施校园文化提能增效,强化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展示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
9.深入开展“四史”宣传教育,有效提升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切实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10.学习宣传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用好红色资源,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
11.学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老字号”品牌宣传推广。
12.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从政治安全、社会安全、网络安全、科技安全、生态安全、生物安全及反间防谍、反恐防恐、反邪教等方面阐释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自觉维护国家安全。
13.倡导文明理性健康上网,提升网络素养,积极参与网络文明建设,争做校园好网民,营造清朗网络空间,共建美好网上精神家园。
14.体现青年学生敢为人先、敢于突破的创新精神,实学实干、孜孜不倦、追求卓越的奋斗品质,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抱负决心。
15.讲述青年学生在乡村振兴、科研攻关等重大行动中投身祖国、建功立业的生动事迹,体现青年学生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的青春风采。
16.学习弘扬科学家精神,围绕“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内涵,营造崇尚科学、尊重科学的氛围。
17.倡导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培育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18.提升新时代大学生诚信意识,围绕学习学术、助学贷款、就业求职等方面的问题开展诚信教育,营造诚实守信良好氛围。
19.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厚植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20.建设和谐、美丽、平安校园,实施“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治理创新,净化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环境,提升广大师生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
21.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提高反诈防骗能力,提升师生自我防护和遵纪守法意识。
22.积极开展绿色环保、书香阅读、厉行节约、禁毒防艾、打黄打黑等公益宣传。
(供创作参考,不限于以上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