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0--13日,全省《德法》课教研室主任培训班在河南理工大学举行,我院思政课专职教师王浩玉参加了此次培训班,在为期3天的学习中,培训主要围绕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观摩展示、高校思政课教学成果奖申报与培育、德法课程改革创新等主题展开,通过专家名师的讲解、实地参观学习以及优秀同事教学展示,不仅提高了老师业务能力,扩展了视野,丰富了知识,也认识了更多优秀的同事,受益匪浅。以下是王浩玉老师的培训心得体会:
通过聆听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朱金瑞教授的“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使我了解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塑造中华文明过程中所具有的显著特征——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以及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必要性,更是让我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在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河南省高校思政课教指委副主任、南阳理工学院副校长葛晨光教授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成果奖的申报与培育”专题讲座,让我认识到作为一名合格的思政课教师要沉下心来学,静下心来思,稳下心来干,才能真正将思政课讲好、讲透、讲活,从而形成自己风格,为思政课教学成果奖的申报积淀素材;同时培训中各位同事的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更是让我认识到教学实践中应探索创新,注重实效,关注职教热点问题,及时融入思政教学,不能墨守成规,也让我看到了他们成功背后的默默付出与长久的积淀。
培训时间虽短,却启发了我对教学方法的新思考。课堂教学是主阵地,我们要在教学理论中汲取营养,突显“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全新教学理念,我认识到:“合作学习、主动探究、师生互动”等新型的教学形式为课堂注入了活力与活力。我们教师应注重角色转变,由“教”向“引”转变,让更多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培养学生勇于探究、敢于创新的精神,鼓励学生主动去学并且培育其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亦是“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必然要求。
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通过我们不断探索、改进,教育教学质量会不断得到提升,进而为学生成长和职业发展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