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加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一头连着万家灯火,一头系着经济大局。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关系民生福祉、经济发展和国家未来。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将达1158万人,创历史新高。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本期邀请专家围绕相关问题进行研讨。
抓住稳就业的重中之重
如何理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国家出台了哪些政策稳定和扩大青年人就业?
赖德胜【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副主任、教授】:高校毕业生就业是稳就业的重中之重。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好的就业会带来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等。每一个高校毕业生都是家庭的希望,承载着家庭的梦想和荣光。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对于增进家庭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具有基础性作用。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决定创新的因素有很多,人力资本发挥着关键作用。高校毕业生作为人力资本较高的群体,是创新的重要力量。在某种意义上,每年增加数以千万计的高校毕业生,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底气所在。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发生新变化。毕业生人数不断创新高,今年将达到创纪录的1158万人,而2023年需要在城镇就业的新成长劳动力达1662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人群在其中占比较大。现在高校毕业生大部分是“00后”,其就业期望与父辈有很大不同,对就业岗位有更加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自20世纪末高等教育大规模扩招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专业结构发生变化,突出表现为理工农医类专业毕业生占比大幅下降,从扩招之初的67%左右下降到目前的47%左右,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毕业生占比则大幅提高。同时,高校毕业生性别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实现了教育性别转,女性占比超过男性。近几年由于新冠疫情、国际经贸环境变化等原因,经济增长面临多重压力,有些企业推迟或减少招聘,或者由于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企业招聘结构发生变化。由于供需两端都发生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日益增大。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4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较3月下降0.1个百分点,但16岁至24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达20.4%,较3月提高0.8个百分点,创2018年有该统计数据以来的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