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铸牢理想信念、铸就担当品格、铸炼吃苦作风、铸成奋斗精神,成长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锋力量。结合我校实际,开展郑州智能科技职业学院“返乡逐梦践初心,青春聚力担使命”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具体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二、参与对象
2023、2024级全体学生
三、实践时间
2025年1月至2月
四、实践形式
鼓励各实践队紧密结合专业特色和个人所长,开展国情考察、政务实习、深入调研、文化交流、家务劳动、文化传承以及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知行合一”,努力将调研考察成果转化为社会发展的有效助力,让青春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五、实践选题参考
(一)强国复兴有我
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工作主线,结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主题宣传,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感悟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学习领悟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宏伟蓝图,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少年的关心关怀,学习党领导中国青年运动的光辉历程等方面开展相关社会服务和社会调查。
(二)我为家乡代言
鼓励大学生了解家乡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发展变化状况,观察和分析家乡在政治发展、经济建设、文化繁荣、民生改善、社会治理等方面的成就,挖掘家乡农副产品特色和亮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家乡农副产品和文创产品代言,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助力乡村振兴。
(三)劳动教育
重点围绕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牢把握育人导向,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培养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动员鼓励大学生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在课程建设、劳动实践、文化培养、实践基地打造、师资队伍建设、支撑保障等方面开展相关社会服务和社会调查。
(四)志愿服务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学生回信精神,鼓励大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开展环境保护、文明实践、关爱少年儿童、为老服务、阳光助残、卫生健康、法律服务与禁毒教育等志愿服务活动。鼓励通过在基层团组织兼职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乡村发展、投身乡村振兴。
(五)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重点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聚焦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在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力等方面,开展相关社会服务和社会调查,进一步增强历史自信、文化自信。
(六)青年红色筑梦之旅
为引导青年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组织大学生重走红色足迹、追溯红色记忆、访谈红色人物、挖掘红色故事、体悟红色文化,感受红色精神伟力,通过开展理论宣讲、发展成就观察、维护民族团结等活动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
(七)文明过节
开展“寻年味 知年俗,迎新春”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写春联、贴福字、备年货、拍全家福等春节传统活动,营造欢乐喜庆、文明祥和、温馨和谐的节日氛围,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八)创作视频记录
数字化技术变革了文化的承载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地获取信息、创造新文化产品的平台。为更好地展示实践育人的经验和成果,引领更多青年学生关注社会,从社会大课堂中汲取养分,用实际行动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淬炼青春、茁壮成长。鼓励青年学生参考前7项主题为主要内容,设计、拍摄、制作3~5分钟的视频作品,记录参加各个专题社会实践活动的活动过程和心得体会或创作其他原创性内容。
六、提交形式
学生以社会实践报告(图文并茂)、心得体会、视频作品等形式于2025年2月12日前交至各学院团总支初审,各团总支审核后将优秀实践作品(以总人数1%比例)推荐至校团委进行评审,评审出的优秀作品予以表彰奖励,并在网络平台推送。
七、活动要求
1.聚焦主题,突出育人实效。各学院、相关职能部门要坚守实践育人初心,将社会实践活动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相结合,通过社会实践,引导教育学生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要组织引导学生研究真问题、真研究问题,切实提高学生调查研究能力和调研报告质量。
2.依法依规,守住安全底线。各学院、相关职能部门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始终把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加强安全教育管理,做好安全应急预案,依法依规组织各项实践活动。个人实践以“返回家乡,就地就近”原则开展。如遇突发情况,应立即停止相关地区的活动,妥善做好有关安排。
3.创新形式,扩大影响覆盖。各学院、相关职能部门要对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深入宣传报道,拓宽宣传渠道,创新宣传形式。宣传的同时要加强舆情风险防范,不断提升社会实践的品牌传播度和社会影响力。要做好典型选树宣传,及时将好的经验做法提炼固化为工作路径,将实践中涌现出的先进事迹作为鲜活案例,影响教育更广大的青年学生。
4.其他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教务科研处 校团委
2025年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