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以实际行动积极投身新时代、奋进新征程,我校积极开展“青力青为 豫见未来”主题思政教育实践活动。
寻年味,知年俗,迎新春——徐如意
在参与“寻年味,知年俗,迎新春”的活动中,我对春节这个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有了更深刻地理解和感悟。通过探寻,我了解到春节的来历源远流长,其各种习俗如贴对联、放鞭炮、吃年夜饭等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美好寓意。贴对联表达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期盼与祝福;放鞭炮虽因环保因素有所限制,但曾经那热闹的爆竹声是人们驱赶年兽、迎接吉祥的象征;而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共享丰盛的年夜饭,更是亲情凝聚、家庭团圆的重要时刻。这次活动让我明白,我们应当珍视和传承春节的传统习俗,让这些文化瑰宝得以延续。
红旗渠精神——常江波
林县地处太行山东麓,历史上是一个十年九旱的贫困山区,水资源极度匮乏,严重影响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和农业生产。为了彻底解决林县的缺水问题,以县委书记杨贵为首的县委领导班子经过调查研究,大胆作出引漳入林的决策。在红旗渠的修建过程中,林县人民展现出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这种精神不仅激励了当时的建设者们,也成为中华民族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它不仅是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更是林县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被称为“生命渠”“幸福渠”。
多彩长垣,文化瑰宝——吴和政
长垣市,位于河南省东北部,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中晚期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西周属卫国,西汉名长垣县。拥有九龙山全神庙、蘧伯玉故里等众多文物古迹。春秋名贤蘧伯玉的故乡,以其为代表的君子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标识。这里是美食之都,2003年被授予“中国厨师之乡”,2011年荣获“中华美食名城”称号。长垣烹饪技艺精湛,“八大碗”“肉丝带底”等美食闻名遐迩。这里也是民间艺术的摇篮,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五彩皮影戏独具特色,泥咕咕、草编等传统手工艺丰富多彩。长垣还享有“中国起重机械名城”“中国医疗耗材之都”“中国防腐蚀之都”等美誉。深厚的历史文化与现代工业文明交相辉映,共同绘就了长垣独特的文化画卷。
中华文明的宏伟序幕之淮阳——张雨晴
八千多年前,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在淮阳建都,名为宛丘,从此拉开了中华文明的宏伟序幕。淮阳这片古老的土地在历史上多次成为国都,曾是炎帝神农氏和楚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在汉唐时期更是豫东地区的璀璨明星,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辉煌的历史记忆。龙湖是中国内陆最大的环城湖,保持着西周时期的原始自然风貌,被誉为“北方水城”。这里不仅是龙图腾文化、农耕文化和姓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还享有“一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西安,八千年看淮阳”的美誉。走进淮阳,仿佛踏入了一座历史文化的宝库,令人流连忘返。